工1信部发布新规,多举措规范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工1信部于2017 年7 月14 日发布《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 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多项举措促进印染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版规范条件将于2017 年7 月底完成公示,此后正式规定将会推出并实施,《印 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 年修订版)》将同时废止。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布局方面:印染企业建设地点需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保护区和主要河流两岸规定范围内不得新建印染项目,已建项目需关闭、搬迁或转产。缺水或水质较差地区不得新建印染项目,水源相对充足地区新建项目需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园区外企业要搬迁入园,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2)工艺设备方面,印染企业要采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设备,新建或扩改建生产线总体要达到或接近国际领1先水平,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禁用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二手设备。
3)质量管理方面,印染企业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对能源、取水、排污情况进行监督。支持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4)资源消耗方面:印染企业单位能耗及用水量需达到规定,例如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百米能耗不**30 公斤,取水量不**过1.6 吨。
5)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印染废水应自行处理或接入集中废水处理设施,在线监控,达标排放,水重复利用率达40%以上。企业要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能源审计,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中国的职业定制服装市场到底有多大
按照惯例,每年1月和7月在法国巴黎,都会举办两次高i级定制时装周,各大品牌会在这段时间发布自家较1新、较华丽的高定服装。日前,由国际著1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给中国海航定制的*五代新制服亮相于巴黎时装秀,而这套定制的职业服装构成了*具海南航空特色的东方之美,引起了社会普遍热议。那么,中国职业定制服装市场有多大?
正在高速扩张的职业定制服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一套符合公司文化的职业服装不仅仅让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也让员工得到了更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中国职业装定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国约有6.5亿人的产业大军,巨大的职业装定制需求,日益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从产业机构调整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迅速增加,使得职业装的需求量也会迅速提高。就中国职业定制的服装市场需求而言,2016年的市场需求大概在3100亿元,3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5.81%。
职业装定制行业融资活动频繁
目前,中国职业装定制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服装行业持续增长,广阔前景受到行业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国职业装定制厂家将近3万多家,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在职业装定制的优势企业中,有服装定做行业的**企业,也有以自身实力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职业装定制企业。并且,随着大数据、3D试衣、“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中来。像衣邦人和量品等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均获得了较大的融资资金。
动力分析,还是“互联网+”提的速
在我国职业定制服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不禁停下来思考一番,到底是什么动力致使我国职业定制服装市场在近几年的迅速扩大?从三个角度分析,即从职员(使用者),化纤成套设备企业,企业(购买者),厂家(生产商)来分析。
职员作为公司服装的直接使用者而言,职员的职业服装一直被当成是一种公司的安排,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价值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入职企业的时候,把企业的职业服装当成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企业在回馈职员(特别是针对于中高层职员)的需求时,定制的职业装往往会被当成一种福利。一方面,这种定制服务,会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就想海航的新制服一样。
但是,笔者认为虽然下游的需求增多,会致使我国职业定制服装市场的发展,但是其主要动力还是由于“互联网+定制服务”的兴起。即对于厂家而言,依托于“互联网+”,厂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挖掘客户,再也不需要像传统定制服装那样搭设门店吸引客户上门了。
在职业装定制业务流程当中,厂家从原来的M2C模式(Manufactory to Customer)转变成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ory)即消费者需求驱动工厂有效供给。在这种模式下厂家利用IT互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平台,铁岭化纤成套设备,在线上定制款式,线下度量尺寸(或者利用计算机仿1真技术来仿1真度量)的方式来运营。由于定制服装的特性,生产化纤成套设备,厂家不会有服装的存货压力,而且由于定制服装一般来说都是会先支付一定订金的,所以在资金周转方面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储备棉轮出成交均价止跌反弹 成交总量达178万吨
上周(2017年6月3-7日),2016/2017年度储备棉轮出*十八周,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计划出库销售储备棉14.91万吨,实际成交8.53万吨,成交率57.2%,其中新疆棉成交5.5万吨,地产棉成交3.03万吨;从成交价格看,成交平均价格14854元/吨,较前周上涨187元/吨,成交平均价格折标准级(3128)价格15988元/吨,较前周上涨168元/吨。截至2017年7月7日,2016/2017年度储备棉累计出库成交178万吨,其中新疆棉成交114.34万吨,地产棉成交63.66万吨;成交企业性质看,累计成交家数751家,纺织企业家数占比56.61%,贸易商家数占比43.39%。
当周,储备棉竞拍成交均价小幅上涨,但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当周代表内地3128B级棉价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CNCotton B)均价15868元/吨,较前周下跌37元/吨。当周,棉花生长进入盛铃期,新疆持续高温天气,棉花长势喜人,单产有望增加,丰收在望;黄河流域出现明显降雨,少量花蕾、棉铃脱落;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安徽南部降雨较多,棉田积水、倒伏严重,棉农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损失。
进入7月份之后,棉纱行情更清淡,纯棉纱价格小幅下降,混纺纱、纯涤纱价格平稳,化纤成套设备公司,销售缓慢,实际成交量下降,市场赊欠之风再起,企业难承资金压力之重,部分纺企将目光转向新疆承包轧花厂,希望给经营带来转机。